党的十八大以来,天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加快发展天财育人特色、拓宽思政育人路径,不断提升育人成效。天财师生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,积极融入到新时代发展的大潮中去,服务经济社会发展,讲好天财发展故事,传播天财教育声音,谱写了铸魂育人的生动实践。从今天起开设“非凡十年·天财发展”栏目,聚焦10年来我校发展取得的成就,激励全校师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,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!本期刊发《创新驱动 高质量科研成果赋能“新财经”》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改革和科技创新发表重要论述,我校组织全体师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学习,坚持“四个面向”,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,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、特色发展的道路,紧紧围绕“制度建设、平台建设、团队建设和高质量成果”开展了多项科研创新举措,形成了“制度先行、平台推进、团队攻坚、高质量成果赋能”的天财科研发展新态势。
制度先行:动态调整 优化提升
一直以来,我校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科技创新的系列政策,持续优化各项科研管理制度,十年多来全面修订科研管理制度两次,动态修订科研管理制度十余次,为推动科研发展,聚力打造创新高地提供了制度保障。
率先开展新时代科研评价改革。制定了《天津财经大学高水平代表性学术成果目录》和《天津财经大学高质量优秀学术成果目录》《天津财经大学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励办法》,推动实施科研成果多元评价、分类评价,将咨政成果和科技成果转化等社会服务纳入学校科研评价体系,引导和激励教师、研究人员开展高水平高质量科学研究,促进各学科在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。
科研制度动态优化
新时代科研分类评价、多元评价改革相关制度
优化流程,扩大科研自主权,松绑减负提效率。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上级有关政策,广泛听取一线科研人员意见,在充分尊重科研规律的基础上,扩大科研自主权,不断简化管理流程,积极探索完善科研项目资金“包干制”改革,尽最大可能为科研人员简除烦苛、松绑减负,激发科研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工作中。持续加强校院二级科研管理体制建设,部门与学院通过对上级文件联学、调研与落实联做、方案细则联发,形成合力破解难题,实现了“1+1>2”的成效。经过十年的信息化协同共建,科研数据资源畅通共享、业务流程高效整合,为科研协作创造了联动平台,为科研创新提供了条件保障,使信息服务更加精准有力地向广大教师延伸,切实减轻教师业务工作负担。
科研工作推动会部署重点工作
平台推进:组织创新 协同发展
纵深推进创新主阵地建设。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,学术委员会作为校内最高学术机构,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、审议、评定和咨询等职权。践行新发展理念,构建新发展格局,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巩固33N 科研生态体系,着力提升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,围绕坚持创新驱动,进一步提升科学研究整体水平,系统实施六大重要计划,即新时代科研评价改革计划、科研育人计划、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、人工智能与新财经交叉创新计划、科研基地(平台)建设计划和学术治理能力提升计划,具体落实新财经科研创新人才培育工程、新财经前沿基础攻关工程和新财经产业应用示范工程三大重点任务,形成了更具决策力、包容性和灵活性的科研创新治理机制。
强化科协组织建设,助力学科发展与科研育人。充分发挥科协的桥梁纽带作用,创新开拓科普及学术研究平台,构建了“一主三翼”的坚实组织基础,依托天财创智“论坛、讲堂和沙龙”三大特色学术及科普服务平台开展系列学术活动,构建大学生科协“211”工作体系,形成“思想引领、平台服务、竞赛引领、项目主导”的立德树人特色。积极开拓项目渠道,鼓励师生积极参与中国科协、地方科协的各项研究工作,获批“中国科协高端科技创新青年智库项目”、 “中国科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”、天津市科协学术活动和人才工作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20项,其中六个项目入选2021年度“中国科协高端科技创新智库青年项目”,九个项目入选2022年度“中国科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”,立项数在全国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中名列前茅,开创我校此类项目立项新高,为我校青年教师和博士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台和经费支持,为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天津财经大学科协成立大会及中国科协项目立项情况
团队攻坚:立足青年 重点突破
稳步扎实推进青年教师培育。2012年启动设立“优秀青年学者培育计划”(简称“优青班”),通过导师与专家的专门培训指导,“优青班”学员在研究规范、前沿把握、自主创新、协调合作能力等方面的科研素养得到大幅提升,受资助的22位“优青班”学员中,获批两项及以上国家级项目的学员占比为60%,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比为100%,博士生导师占比为66%,硕士生导师占比为100%,如今“优青班”学员已经成为各个学科和学院发展的中坚力量。
持续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,培根铸魂育人。我校一直高度重视科研团队建设,2015年以来有12支科研团队获得“天津市教委高等学校创新团队”资助。在此基础上,2020年学校进一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服务天津区域经济发展,服务学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发展目标,整合科研力量组建了24支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科研团队,在考评指标设计上注重贯彻落实教育部、科技部及天津市相关部门下发的文件要求,破除“五唯”顽疾,注重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,突出考核高质量立德树人贡献、学术贡献和社会服务贡献,为产出具有高质量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标志性成果搭建科研平台。团队自组建以来,共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项,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。团队立项数占近两年国家级项目总立项数的50%,对推动学校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,产生了众多优秀成果,培养了大量后备人才,成效显著。
高质量成果赋能:项目引领 高水平建设“新财经”
加大项目培育力度,营造良好学术生态。2017-2021年陆续启动“青年教师自主选题”预研资助计划、“人工智能+新财经”预研项目及自主创新原始创新预研项目等,通过预研项目培育,组织专题申报讲座,聘请专家辅导以及加强团队协作等一系列举措,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生态,激发了广大教师申报的积极性,提升了申报书的质量,大大提高了高水平项目申报的竞争力和立项率。
举办各类国家级项目申报培训及专项指导
大项目助推高质量发展“强引擎”。学校加强承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能力建设,集中优势力量开展有组织的科研,加大项目申报组织策划力度,实现申报组织指导全流程、全覆盖,为学科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近十年,获批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,1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,9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,既是学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展现,也是学校科研团队建设、重大项目培育的重要成果。重大重点项目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显著增强,学术影响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整体大幅提升,为“十四五”时期“新财经”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近十年获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情况
高质量科研成果赋能建设“新财经”。十年来,学校坚持四个面向,将科研发展重点着力于提高研究成果质量和水平上,教师在《经济研究》《管理世界》、UTD24、FT50等国内外顶级期刊上发表了一批原创性、引领性、代表性的学术成果,实现了从追求科研成果数量向提高成果质量与内涵的转变;在重大重点项目方面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,推动我校“新财经”建设进入快速发展车道;在咨政建言等社会服务工作方面,我校教师的成果得到国家领导人、省部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批示,展现了天财智慧和天财影响力,为“新财经”建设增加一抹靓丽的色彩。
王爱俭教授、马亚明教授等在经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
金星教授、李硕博士在国际顶级期刊Management Science、Econometric Theory上发表学术论文
高质量成果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。坚持四个面向,坚持科技创新在我校新财经建设全局中的引领地位,积极落实区域一体化战略,探索开展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研究,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。承担京津冀相关纵向课题65项,横向课题24项,总经费突破400万元,参与人员达500人次。
京津冀相关研究成果丰硕,发表学术论文220篇,专著11部,既包涵经济学和管理学等主干学科,又兼有文学、法学、理学、工学、艺术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,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贡献出财大学者的学术强音。
承担京津冀项目及相关论文发表
夯实基础打造“科研精品”,科研获奖量质齐升。学校历来重视科研成果奖的组织申报工作,加大前期培育和申报指导力度,在“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奖”、“天津市科学技术奖”、“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奖”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中,累计110余项成果获奖。其中,累计获得一等奖13项,如王爱俭教授的成果获“第十七届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奖”一等奖,主要观点形成的研究报告受到省部级领导批示两次,为天津自贸试验区东疆片区“十四五”规划的编制提供了重要参考。